當前,PE產業鏈難以將高成本向下游傳導,塑料期貨價格滯漲。即使近期生產企業檢修較多,塑料期貨弱勢難改。
PE供應逐漸下降
3月,由于PE價格走勢相對原材料偏弱,國內PE生產利潤大幅下滑。其中,煤制線性利潤由2月底的2900元/噸下降至目前的2000元/噸左右。受此影響,國內PE生產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大幅下降,加之地膜消費旺季臨近尾聲,市場訂單下滑,PE生產企業進入檢修季。有關數據顯示,4月國內共有5家企業的10套PE裝置計劃檢修,涉及產能達到228.5萬噸。其中,茂名石化和燕山石化裝置在4月進行整體檢修,力度較大,市場將進入階段性供應偏緊局面。目前,國內PE企業開工負荷在91.88%,與去年同期持平,處于正常水平。不過,隨著檢修季到來,后期國內存量PE企業開工負荷會降低,市場供應將下降。
新增產能方面,二季度國內有多套PE裝置投產,預計新增產能總量達到265萬噸。其中,4月國內有90萬噸/年的PE新增產能,包括黑龍江海國龍油石化的40萬噸全密度裝置,連云港石化的40萬噸低壓裝置,揚子石化的10萬噸高壓裝置。新增裝置投產之初,大多以投料測試為主,短期實際流入市場的貨源有限,供應壓力大概率要到三季度釋放。
庫存方面,由于去年一季度疫情影響消費,目前國內PE庫存在50萬噸左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PE的石化庫存為38.95萬噸,同比下降15.29%;PE的社會庫存為11.64萬噸,同比下降5萬噸,下降幅度為30.04%。不論是石化庫存還是社會庫存都偏低,意味著生產企業去庫存壓力不大,下游企業可供生產的原料較少,對于PE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成本傳導不暢
隨著天氣轉暖,春耕接近尾聲,市場對于地膜的需求開始下降,終端需求走淡使得LLDPE的需求呈現下降態勢。而除了季節性的需求走淡之外,目前PE下游企業難以將高成本向下傳導,生產利潤被大大壓縮,因此下游企業對于高價PE較為抵觸,采購意愿不強,大多采取即買即用策略,這使得市場對于PE的需求進一步走淡。出口方面,前期檢修的海外多套裝置復產,使得海外市場對于國內的PE依賴程度下降,加之前期訂單有限,因此四季度國內PE出口會下降。
基于此,近期國內PE下游開工負荷呈現下降態勢。當前,包裝膜生產企業開工負荷較前期下降5個百分點,農膜開工負荷較前期下降18個百分點。消費疲軟抑制PE價格。
綜上所述,隨著消費進入淡季,PE需求開始下降,特別是下游企業成本傳導不暢,使得目前的高價PE難以被市場接受,PE價格下行概率加大。不過,由于生產企業主動檢修,加之庫存處于正常水平,PE供應壓力較小,短期PE價格不具備大幅下跌條件。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為4月塑料期貨振蕩下行概率較大,宜輕倉長線做空。
化工制造網將隨時為您更新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本網資訊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