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提到,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大力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針對近期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限制用電一事,相關部委作出回應,稱我國電力供應總體保持平穩有序,居民生活用電沒有受到影響。
新京報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在同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白皮書系統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的歷史性成就,全面闡述了新時代新階段中國能源安全發展戰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舉措,旨在讓國內外社會全面了解中國能源政策和發展狀況。
章建華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基本形成了多輪驅動的能源穩定供應體系,全面推進能源節約,以能源消費年均2.8%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7%的增長。
其中,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建立了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有力支撐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能源的綠色發展對碳排放強度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實現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
■ 回應
個別地方限電具有偶然性 居民生活用電沒有受影響
針對近期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限制用電一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委作出回應,表示各地的居民用電沒有受到影響,我國能源穩定供應是有保障的。
我國電力供應總體平穩有序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介紹,通過發改委近期監測,受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疊加影響,目前電力需求超出預期,形成高速增長。
12月份以來,湖南、江西用電需求增速居全國前列,其中,湖南12月上旬發用電量同比增長19.8%,江西12月上旬發用電量同比增長18.4%,浙江12月上旬發用電量同比增長9.2%。前幾天,湖南最大的用電負荷達到3144萬千瓦,比此前的最高峰負荷高出近200萬千瓦。
同時,湖南、江西屬于電力行業俗稱的“兩湖一江”地區,煤炭運輸距離較遠,外受電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一直是冬季供電保障的重點地區。鑒于此,湖南、江西均提前進行預判,及時采取有序用電措施,有計劃地壓減了一部分工商業企業的用電,確保電力供需平衡,確保居民用電需要。
浙江出現的限電情況有所不同,目前浙江能夠保障全省電力需求,不存在電力供應不足的情況,省內個別地方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自己采取了一些限電措施。
趙辰昕表示,截至目前,我國電力供應總體保持平穩有序,居民生活用電沒有受到影響。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也表示,我國總體電力供應能力是有保障的,限電是個別地方,有一些偶然性。整體來說,能源供應,包括電力供應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下一步,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提高發電能力,優化發電方式。同時,多渠道增加電煤供應,指導山西、陜西、內蒙古等煤炭主產區和重點煤炭企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合理組織生產,協調解決電煤運力。針對確實存在短期電力供應缺口的地區,進行合理調度,確保居民生活用電不受影響。
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能源供應緊張的狀況并非首次出現,針對近些年出現的天然氣、電力供應偏緊的情況,我國加強了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以煤炭為例,趙辰昕介紹,通過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產能結構持續優化,供給能力和質量大幅提升。同時,煤炭運輸能力顯著提升,“西煤東送”“北煤南運”等主干煤運通道建設都在加快推進。
趙辰昕表示,我國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的工作成效充分說明,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這個方向是符合我國發展實際的,是非常正確的,成效也是顯著的。
能源安全新戰略
白皮書提到,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
完善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強化能耗強度控制,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
大力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推進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
構建綠色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能源科技和裝備水平。著力推動數字化、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技術的融合創新。
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
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推進能源價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
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堅持互利共贏、平等互惠原則,全面擴大開放,積極融入世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促進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白皮書亮點
●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按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設定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對各級地方政府進行監督考核。
●創新完善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實施差別電價、峰谷分時電價、階梯電價、階梯氣價等,完善環保電價政策,調動市場主體和居民節能的積極性。
●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發展優先位置,大力推進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將核安全作為核電發展的生命線,堅持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嚴格的標準發展核電。
●推進北方農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截至2019年底,北方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約31%,比2016年提高21.6個百分點。
●持續深化能源領域對外開放。全面取消煤炭、油氣、電力(除核電外)、新能源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